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CIO,要启动一个商业智能BI项目,负责规划整个项目的商业智能BI分析内容,你该如何入手准备?要有什么样的思路。如果是管理层、老板还不能清晰认识到商业智能BI的价值,也提不出很清晰的需求,又应该如何去引导?
用体系化的方式和思维让老板意识到我们在讲商业智能BI的时候其实商业智能BI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联系的如此之近。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怎么样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或者至少通过努力可以让事情推进的更加顺利一些。
商业智能BI本质
对于商业智能BI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大家一定要记住。商业智能BI 是企业业务管理思维的落地,可视化分析页面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要把用户的业务、管理思想,聚焦点给还原出来,就是体现着平常的业务怎么看、怎么管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从经营目标开始分解,找到关键驱动因素或者价值驱动因素,再来定义公司的关键业绩目标,再分解整个过程到个人应该要关注的点,比如岗位业绩目标,最后就是到绩效评价的过程。
像这个方法论在十几年前商业智能BI就是这么讲的,只是在以前会稍微虚一点。比如先是从企业愿景讲起,企业的愿景是什么?再到战略目标,再到经营目标等等这样的一个过程,咨询的套路会比较多一点。
所以,我们讲商业智能BI还是务实一些,就从经营目标开始讲起,一是它就是企业眼下当前的东西,二是大家都能够容易理解。
企业经营目标
比如公司的经营目标到底是什么?无非就是市场份额、销售、利润、资产收益、现金流、风险管理这些内容,只是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侧重的点可能有所不同。跟企业的老板聊经营目标,如果这个还不能很准确的被定义出来的话,那就把这几个点都抛出来,排下优先级。不能让老板做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这个还是比较容易做的吧。
比如像企业的重点经营目标销售,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一些。那么接下来就要去思考有关销售的价值驱动因素,比如是要通过渠道拓展来拉升销售收入,还是通过新品开发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还是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影响销售收入,还是通过市场营销来提升市场目标,还是通过经销商拓展来拉升。
像这些都是叫做价值驱动因素,就是哪些因素会影响销售这个经营目标,要结合企业的现状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还不能思考明白的话,说明企业还没有弄清楚要如何去赚钱,经营管理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可能还是在不断的试错中。
企业价值驱动因素
在弄明白上面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对价值驱动因素的分解,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方式来实现这些价值驱动,到了这个层次就到了公司的关键业绩指标了。比如新品开发这个价值驱动因素,就需要分析新品开发数量、新品销售贡献率、新品销售增长率的情况。比如经销商支持,就需要分析一下原有经销商保持率、保留率,新增经销商数量、增长率,存量经销商贡献率,新增经销商贡献率等等一系列的相关分析指标。
每一个价值驱动因素会分解出来很多细化的、相关的业绩指标,在每一项分类里面也要明确一些重点的关键业绩指标,这些指标就跟日常的业务管理紧密挂钩了。
但是光有业务管理还不够,还得需要有人去做去执行,去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关键业绩指标还需要继续往下分解到具体的业务过程,到岗位指标。
比如像汽车行业一家门店的销售收入,这个收入的构成就包含了像整车销售收入、售后销售收入、水平销售收入这三大类收入。每一个收入指标的构成后面又是可以继续往下分解,比如整车销售收入可以是展厅整车、大客户整车、二级整车等等构成,就这样一级一级分解下去最后能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就是岗位业绩指标,就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了。
这些就是从企业的经营目标一层一层分解下来的过程,从经营目标到价值驱动因素,再到关键业绩指标,再到过程指标,再到岗位业绩指标的过程。如果还要加上岗位绩效的话,就是很多个岗位业绩指标再加上不同的权重和计算逻辑,就可以得到有关绩效评价的分析指标体系。
所以,规划和落地商业智能BI项目的时候本身也是一家企业在自问的一个过程,反向的推动和梳理业务管理目标,让以前不那么清晰的经营目标逐步越来越清晰,让以前想过但是没有真正去抓的想法越来越成熟,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自省和完善的过程,这也是商业智能BI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