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舆情,是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公众围绕企业/政府单位在应急事故管理方面的意见或态度的集合,典型的就如生产安全事故,它不同于一般舆情,它具有频发、丛发,关注度极高;高危;迅速传播;异化变形等显著特征。
一、应急舆情风险分析
1.生产安全事故的性质及其引发的社会效应的重大性、广泛性,使应急舆情必定会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随着社会利益进一步分化,社会观念多元化发展,应急管理事故的发生极易造成次生灾害(救援救济物资分配不公)。
2.与此同时,生产安全事故具有特殊属性-高危性,公众情绪的高危性极有可能发生谣言等次生灾害。
3.由于应急舆情自带流量,一旦应对失当,很有可能导致舆情进一步扩张。
4.此外,事件发展初期,因为信息的不完备和判断的情绪化、简单化,往往表现出非理性、极端化、片面化,更有可能被过分放大甚至借题发挥。
二、应急舆情的处置方式
1.分级响应
首先是对于特别重大的网络舆情,应当根据需要,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向上级部门主要领导请示,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其次是对于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由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由相关人员会同相关主体开展应急工作。
第三,一般网络舆情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主体开展应急工作。
最后,针对那些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由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主体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2.常态化处置
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及时上报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信息。
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借助专业的应急舆情监测分析软件,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办公室或部门会商解决对策,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对外发出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更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后期处置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小组办公室和相关主体应该运用应急舆情监测分析软件持续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防范舆情的复燃。
同时,应急领导小组还应该联合相关主体,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主体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